shuò

硕儒

繁体碩儒
  • 拼音shuò rú
  • 注音ㄕㄨㄛˋ ㄖㄨˊ

词语解释

❶ 大儒。

引证解释

❶ 大儒。

《隶释·汉外黄令高彪碑》:“京夏硕儒,海内儁彦。”
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尚博》:“百家之言,虽有步起,皆出硕儒之思,成才士之手。”
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时 清河郡 守 邢峙,当世硕儒,助吾证之,赧然而伏。”
清 钱谦益 《祖文明先赠太常寺卿加赠正议大夫南京通政司通政使制》:“古有立德,今为硕儒。”
康有为 《大同书》甲部绪言:“於万国之元老、硕儒、名士、美人,亦多执手、接茵、联袂、分羹而致其亲爱矣。”

国语辞典

❶ 大儒。

《后汉书·卷六二·荀淑传》:「后遭党锢,隐于海上,又南遁汉滨。积十余年,以著述为事,遂称为硕儒。」
晋·范宁〈春秋谷梁传序〉:「而汉兴以来,瑰望硕儒,各信所习。」 //wWw.fhCHA.COM/CIDIan/符号查提供

近音词 / 同音词

相关组词

网络解释

1.大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