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íngěr

聤耳

  • 拼音tíng ěr
  • 注音ㄊ一ㄥˊ ㄦˇ

词语解释

❶ 中医病症名。以耳道流脓、听力障碍为主症。多发于儿童。可分虚实两类。实证类似急性化脓性中耳炎,虚证类似慢性化脓性中耳炎,多因外感风热、污水灌耳、湿热之邪蕴结肝胆经络或肝肾不足、虚火上炎等所致。治疗可根据虚实分别采取滋阴降火或祛风火、利肝胆、清湿热的方法,也可用药汁或药粉滴撒外治。

引证解释

❶ 中医病症名。以耳道流脓、听力障碍为主症。多发于儿童。可分虚实两类。实证类似急性化脓性中耳炎,虚证类似慢性化脓性中耳炎,多因外感风热、污水灌耳、湿热之邪蕴结肝胆经络或肝肾不足、虚火上炎等所致。治疗可根据虚实分别采取滋阴降火或祛风火、利肝胆、清湿热的方法,也可用药汁或药粉滴撒外治。

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主治二·耳》:“耳痛是风热,聤耳是湿热。”
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主治二·耳》:“人牙灰,吹五般聤耳。”

近音词 / 同音词

相关组词

网络解释

1.中医病症名。以耳道流脓﹑听力障碍为主症。多发于儿童。可分虚实两类。实证类似急性化脓性中耳炎﹐虚证类似慢性化脓性中耳炎﹐多因外感风热﹑污水灌耳﹑湿热之邪蕴结肝胆经络或肝肾不足﹑虚火上炎等所致。治疗可根据虚实分别采取滋阴降火或祛风火﹑利肝胆﹑清湿热的方法﹐也可用药汁或药粉滴撒外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