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éidùn

肥遯

  • 拼音féi dùn
  • 注音ㄈㄟˊ ㄉㄨㄣˋ

词语解释

❶ 《易·遯》:“上九,肥遁,无不利。”孔颖达疏:“子夏传曰:'肥,饶裕也。'……上九最在外极,无应于内,心无疑顾,是遁之最优,故曰肥遁。”后因称退隐为“肥遯”。

引证解释

❶ 后因称退隐为“肥遯”。

《易·遯》:“上九,肥遯,无不利。”
孔颖达 疏:“子夏 传曰:‘肥,饶裕也。’……上九最在外极,无应於内,心无疑顾,是遯之最优,故曰肥遯。”
《三国志·蜀志·许靖等传论》:“秦宓 始慕肥遯之高,而无若愚之实。然专对有餘,文藻壮美,可谓一时之才士矣。”
晋 陶潜 《自祭文》:“寿涉百龄,身慕肥遯。”
宋 曾巩 《发松门寄介甫》诗:“况闻肥遯须山在,早时事力胡能谋。”
明 陶宗仪 《辍耕录·叙画》:“武士多勇悍英烈之貌,隐逸识肥遯高世之节。”
清 李渔 《慎鸾交·谲讽》:“贵治的风俗近来醇薄何如,山林之中可有抱才肥遯之士。”
柳亚子 《玉娇曲为钝根赋》:“失时豪俊仍肥遯,蛾眉别去餘长恨。”

国语辞典

❶ 隐居避世而自得其乐。也作「肥遁」。由符号查汉语词典提供

《文选·桓温·荐谯元彦表》:「抱德肥遯,扬清渭波。」

近音词 / 同音词

相关组词

网络解释

1.《易.遯》:"上九﹐肥遁﹐无不利。"孔颖达疏:"子夏传曰:'肥﹐饶裕也。'……上九最在外极﹐无应于内﹐心无疑顾﹐是遁之最优﹐故曰肥遁。"后因称退隐为"肥遯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