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uò

伊洛

  • 拼音yī luò
  • 注音一 ㄌㄨㄛˋ

词语解释

❶ 亦作“伊雒”。指二程理学。参见“伊洛之学”。

引证解释

❶ 亦作“伊雒”。 伊水 与 洛水。两水汇流,多连称。亦指 伊 洛 流域。

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昔 伊 洛 竭而 夏 亡, 河 竭而 商 亡。”
韦昭 注:“伊 出 熊耳,洛 出 冢岭。禹 都 阳城,伊 洛 所近。”
三国 魏 曹植 《赠白马王彪》诗:“伊 洛 广且深,欲济川无梁。”
唐 杜甫 《北征》诗:“伊 洛 指掌收, 西京 不足拔。”
宋 欧阳修 《送徐生之渑池》诗:“我昔初官便 伊 洛,当时意气尤骄矜。”
清 叶襄 《禹陵》诗:“泉源留俭德, 伊 洛 想神功。” (//wWW.FhChA.COM/CIdiaN/)

❷ 指二 程 理学。参见“伊洛之学”。

国语辞典

❶ 伊、洛二水的合称。

《书经·禹贡》:「伊洛瀍涧,既入于河。」 由符号查汉语词典提供

❷ 程颐、程颢的学说。因其曾讲学于伊、洛之间。

《宋史·卷四五九·隐逸传下·刘勉之传》:「时蔡京用事,禁止毌得挟元祐书,自是伊、洛之学不行。」 //WWW.FhChA.COm/CIdiAn/提供

近音词 / 同音词

相关组词

网络解释

1.亦作"伊雒"。伊水与洛水。两水汇流,多连称。亦指伊洛流域。 2.指二程理学。参见"伊洛之学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