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èngyìn

正印

  • 拼音zhèng yìn
  • 注音ㄓㄥˋ 一ㄣˋ

词语解释

❶ 犹正宗。明制,某些重要官职(如御史)铸有二印。其一为职官本人掌管,谓之“副印”;其一藏于内府,谓之“正印”。有事则受“正印”而出,复命时则仍上交朝廷。正方形的官印。//www.FhchA.COM/cIdIAN/符号查提供

引证解释

❶ 犹正宗。

宋 王迈 《代通舶使启》:“追 河閒 于千载,后得礼乐之盛,心梦 太白 于三生前,传文章之正印。” 汉语词典由//WwW.Fhcha.COM/CiDIaN/提供

❷ 明 制,某些重要官职(如御史)铸有二印。其一为职官本人掌管,谓之“副印”;其一藏于内府,谓之“正印”。有事则受“正印”而出,复命时则仍上交朝廷。参阅《明史·舆服志四》。(//WWw.fHcha.cOM/ciDIaN/)

清 刘献廷 《广阳杂记》卷一:“郑克塽 降日。奏缴 延平王 册一付, 延平王 印一颗,招讨大将军正印一颗,副印一颗,盖副印用以随带军前者。”

❸ 正方形的官印。 清 制,自布政使至知州、知县等各级地方长官均用正印,故府州县官又称正印或正印官。

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回:“既然有路子,为什么不过班做知县,到底是正印。” 由//wWw.fHcHA.Com/CIdiAN/提供

近音词 / 同音词

相关组词

网络解释

1.犹正宗。 2.明制,某些重要官职(如御史)铸有二印。其一为职官本人掌管,谓之"副印";其一藏于内府,谓之"正印"。有事则受"正印"而出,复命时则仍上交朝廷。 3.正方形的官印。清制,自布政使至知州﹑知县等各级地方长官均用正印,故府州县官又称正印或正印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