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ǐng

屏迹

繁体屏跡
  • 拼音bǐng jì
  • 注音ㄅ一ㄥˇ ㄐ一ˋ

词语解释

❶ 亦作“屏迹”。

❷ 避匿;敛迹。

❸ 犹隐居。(//wwW.FHcha.COm/CidiAN/)

引证解释

❶ 见“屏迹”。隐迹。亦作“屏跡”。

五代 王定保 《唐摭言·及第后隐居》:“屏蹟邱园,絶踪仕进,守其至性,十有五年。”

❷ 避匿;敛迹。

《晋书·卞壸传》:“转御史中丞,忠於事上,权贵屏跡。”
《北史·拓跋景山传》:“法令明肃,贼盗屏迹,部内大清。”
唐 吴兢 《贞观政要·政体》:“王公、妃主之家,大姓豪猾之伍,皆畏威屏跡,无敢侵欺细人。”

❸ 犹隐居。汉语词典由//www.fHChA.CoM/CIdiAN/提供

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·婆罗痆斯国》:“有一隐士於此池侧,结庐屏迹,博习伎术,究极神理。”
宋 岳珂 《桯史·尊尧集表》:“安石 之屏迹 金陵,弃置不召者十载。”
清 赵翼 《六十自述》诗:“十年屏跡卧江村,往事真堪目笑存。” 汉语词典//WWw.FHchA.Com/cIDIAN/提供

国语辞典

❶ 匿避。

《晋书·卷七〇·卞壸传》:「忠于事上,权贵屏迹。」
《新唐书·卷一九四·卓行传·阳城传》:「岁饥,屏迹不过邻里,屑榆为粥,讲论不辍。」

近音词 / 同音词

相关组词

网络解释

1.避匿;敛迹。 2.犹隐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