狄鞮

  • 拼音dí dī
  • 注音ㄉ一ˊ ㄉ一

词语解释

❶ 古代翻译西方民族语言的人。古地名。

引证解释

❶ 古代翻译西方民族语言的人。

《礼记·王制》:“五方之民,言语不通,嗜欲不同。达其志,通其欲,东方曰寄,南方曰象,西方曰狄鞮,北方曰译。”
孔颖达 疏:“鞮,知也,谓通传夷狄之语,与中国相知。”
南朝 梁 沉约 《均圣论》:“周 室受命,经典备存,象寄狄鞮,随方受职。”
后泛指通译官,翻译人员。 宋 黄庭坚 《款塞来享》诗:“圣主敷文德,降书付狄鞮。”
清 黄遵宪 《罢美国留学生感赋》诗:“惜哉国学舍,未及设狄鞮。”

❷ 古地名。一说西戎乐名。见《文选·司马相如〈上林赋〉》 郭璞 注。

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俳优、侏儒、 狄鞮 之倡。”
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:“韦昭 云:狄鞮,地名,在 河内,出善唱者。” 由符号查汉语词典提供

近音词 / 同音词

相关组词

网络解释

1.古代翻译西方民族语言的人。《礼记.王制》:"五方之民,言语不通,嗜欲不同。达其志,通其欲,东方曰寄,南方曰象,西方曰狄鞮,北方曰译。"孔颖达疏:"鞮,知也,谓通传夷狄之语,与中国相知。"南朝梁沈约《均圣论》:"周室受命,经典备存,象寄狄鞮,随方受职。"后泛指通译官,翻译人员。 2.古地名。《史记.司马相如列传》:"俳优﹑侏儒﹑狄鞮之倡。"裴骃集解引徐广曰:"韦昭云:狄鞮﹐地名﹐在河内﹐出善唱者。"一说西戎乐名。见《文选.司马相如<上林赋>》郭璞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