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举

繁体武舉
  • 拼音wǔ jǔ
  • 注音ㄨˇ ㄐㄨˇ

词语解释

❶ 指武举人,明代各省武生在省城乡试,考中的叫武举人。

武举黄略守东门。——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

military successful candidate in the imperial provincial examination; 汉语词典由//Www.FHcHa.cOM/CidiAN/提供

引证解释

❶ 指科举制度中的武科。

《新唐书·选举志上》:“﹝ 武后 ﹞ 长安 二年,始制武举。其制,有长垛、马射、步射、平射、筒射,又有马枪、翘关、负重、身材之选。”
《水浒传》第十二回:“年纪小时,曾应过武举,做到殿司制使官。”

❷ 见“武举人”。汉语词典

国语辞典

❶ 武科乡试中式的人。

《宋史·卷九·仁宗本纪一》:「乙巳,亲试书判拔萃科及武举人。」

❷ 科举制度中的武科。

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·第一本·第一折》:「后弃文就武,遂得武举状元。」
《水浒传·第一二回》:「年纪小时,曾应过武举,做到殿司制使官。」 //www.FHcHA.Com/CIdIaN/符号查提供

近音词 / 同音词

相关组词

网络解释

科举制度中的武科,也为武科考试中举者的称呼。始于武则天时,为选拔武官而设。考试内容有箭、弓、刀、石等。以后宋、明等朝都有武举,至清末废。